《易經》中所謂的11520,常被稱為“萬物之數”,這個數字既是古人運用卜筮方法計算天地陰陽變化的結果,也是象徵宇宙萬象生成、變化無窮的深刻數理。下面從數字來源、計算方法、天文對應及其哲學寓意等幾個方面,探討11520的出處與主要涵義。
---
一、11520的計算來源
在《周易》中,卦爻的形成是依靠揲蓍法(即用蓍草演算卦象)的過程。根據傳統說法,乾卦和坤卦的“策數”(即每一爻在揲蓍過程中得到的數目)分別具有固定數值:
- 乾卦由六個全陽爻組成,每一爻揲得36策,故全卦共有:6 × 36 = 216策。
- 坤卦則全由陰爻組成,每一爻揲得24策,合計:6 × 24 = 144策。
乾坤兩卦策數之和216 + 144,即360,正好與一年的“當期之日”相對應,反映了古人天人合一的觀念。
進一步地,整部《周易》分上下二篇,共有64卦,每卦由6爻構成,總計384爻。由於陰陽爻在數值上分別取36(陽)與24(陰),而在六十四卦中,陰陽爻各占一半,即陽爻192根、陰爻192根,故全書總策數便為
192 × 36 + 192 × 24 = 192 × (36 + 24) = 192 × 60 = 11520。
這正是《周易·繫辭傳》中所說“二篇之策,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數也”所指的數值【citeturn0search2】【citeturn0search6】。
---
二、天文對應與二十四節氣的巧合
除了從卦象計算得出11520外,古人還發現這個數字與天文現象和節氣密切相關。中國傳統將太陽黃經360度劃分為24節氣,每節氣15度。而當取相隔180度的兩個節氣的黃經數值,分別乘以64(即《周易》中的64卦),再用大數減去小數,其差值恰為11520。例如:
- 以立春(黃經315度)與立秋(黃經135度)來計算,315×64 – 135×64 = 11520;
- 同理,夏至(90度)與冬至(270度)的計算亦得11520【citeturn0search1】【citeturn0search8】。
這種巧妙的數理對應,使11520不僅體現了卦爻生成的內在規律,也與天文運行、時間週期建立了密切聯繫,從而突顯了天地萬物循環不息的哲學思想。
---
三、11520的象徵意涵
11520作為“萬物之數”,不僅僅是一個數學結果,更蘊含著深刻的宇宙觀與人生哲學:
1. 天地與萬物的統一
在《易經》中,六十四卦象徵著天地萬物的各種狀態,而11520則是這些變化的總和。這種計數方法暗示著,無論是宏觀的天象,還是微觀的人事,都源於陰陽二氣的相互作用和不斷變化。換句話說,11520代表了從“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到萬物生成變化的完整過程。
2. 變易哲學的具體體現
《易經》強調“變易”與“變通”,認為萬物不斷變化、生成。11520正是用來展示這種不斷變化的數理基礎。每一根策、每一爻都在表現著從無到有、從穩定到動態轉換的過程,從而體現了天地生化、萬物歸一的思想。
3. 數理與天人合一
360策與11520之間的關係,也讓人聯想到中國古代以“360度”為圓滿、一年循環的理念。整個卜筮過程不僅僅是占卜工具,更是一種觀察自然、認識人事、體悟宇宙規律的方式。11520因此成為一個橋樑,連接了自然天象與人事變遷,反映出古人“天人合一”的智慧。
---
四、文本與註釋中的記載
從古至今,不少《易經》注釋與傳統解釋中,都對11520給予了闡述。在《繫辭傳》中,有“二篇之策,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數也”的記錄,表明這一數字是用來總結全書卦爻生成的理論。後世的易學家在講解揲蓍法、卦象生成的過程時,常以此數作為依據,進一步說明天地之數與人事、時序之間的對應關係【citeturn0search4】。
此外,許多現代文章也以通俗易懂的語言解讀了這一數字的奧妙,既有關於卦數計算的數學邏輯,也有將其與二十四節氣、天文運行相結合的論述,使得11520成為探討《易經》深層意義的重要切入點【citeturn0search5】。
---
五、總結
總的來看,11520這個數字在《易經》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它不僅是根據乾坤兩卦各自策數及六十四卦全書總計推導而來的數學結果,更是古人用以闡明天地萬物生成、陰陽變化、時序運行的象徵性表現。從數學計算到天文對應,再到“萬物歸一”以及天人合一的哲學理念,11520都展現出《易經》的博大精深與變化無窮的智慧。
正因如此,11520被稱為“萬物之數”,它既是占筮法中具體操作的依據,也是解讀天地自然規律、體悟人生變通哲學的重要符號。對於研究《易經》的學者和愛好者而言,深入理解11520的來源與涵義,有助於更全面地把握古代智慧與現代生活之間的深刻聯繫。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